长沙医学院创办于1989年,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,正式升格为全国唯一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。学院现有长沙、衡阳两个校区,占地1119余亩,校园面积275120平方米。拥有临床医学等14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,设有临床医学、护理、检验、公共卫生、药学、中医、基础医学、外语、计算机、工商管理等16个系部,下设60余个教研室和实验室。学校现有附属医院6所(其中三甲医院1所,二甲医院5所)。教学医院8所,实习医院81所,实习床位20000余张。学校实验大楼配备了价值近亿元的现代化教学仪器、设备,其中数码互动实验室投资近370万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图书馆藏书丰富,各类期刊近千余种。现有在校学生1.7万余名。
专家治校 质量取胜
学校管理体制完善,领导班子精干。执行院长何彬生教授是全国著名民办教育家,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劳动模范,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,博士研究生,他矢志办学,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,2006年9月,以全国资深学者、劳动模范的身份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,前往巴西、智利等国进行友好访问;院长胡冬煦教授是全国著名教育家,博士生导师、心胸外科学专家,历任湖南医科大学校长、湖南省教委主任、中南大学校长、党委书记,荣获共和国教育领域最高荣誉称号——全国首批杰出教育家;党委书记陈建民教授兼任省政府督导专员,曾任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,具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。
学院专任教师731人,其中教授94人,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23人,,博士硕士166人,,聘请外聘教师182人,特聘外教6人。在师资队伍建设上,注重师资数量和质量结构的合理性,同时加强队伍的培养和稳定,实施“引进、稳定、培养、服务”人才强校战略。认真抓好人才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,加强国际交流,不断引进高学历、高职称的教师。大力培养、聘请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、学者及学科领域顶尖的学术大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建设者。2007年,吴龙副教授被评为“全国优秀教师”。
在专家、学者的带动下,我院不断加强内涵-建设,努力促进产学研结合。2005年以来,我校获省教育厅科研立项40项,湖南省“十一五”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,“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”11项,近3年教师发表论文360余篇。学校现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,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,省级特色专业2个,省级精品课程1门,省级基础课合格实验室4个。院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,确立首批16门院级精品课程和申报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。2008年我校被批准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依托单位。
理念先进 特色鲜明
学校坚持质量立校,突出特色,开拓创新,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。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,博学与专精兼取,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,坚持以人为本,学会做人,学会做事的教育目标,遵循“厚德、博学、储能、求真”的校训,发扬“和谐奋进、明理创新、勤俭自强、济世惠民”的倡议精神,以实际行动和教学成果服务学生、服务社会。
科学定位谋发展。 学校积极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,坚持“立足湖南、面向全国、面向基层,服务社会”的办学宗旨,为城镇社区和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实用型医学高级人才,科学设置五大定位。
特色凸显占先机。 我校坚持以医学为特色,以市场为导向,紧密结合社会需求,不断拓宽、拓深特色教育项目,积极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。一是以医学教育为主体,统筹兼顾非医学教育,履行好教学、科研、医疗三大任务和教书育人,救死护伤两大职能,培养厚根基、宽基础、广涉猎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。二是培养学生一专多能,拓展就业力。在校期间,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获取驾驶证、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、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等,为学生就业增添特色竞争力。三是紧跟卫生、教育体制改革大潮,提出了“开办全科医学本科教育”的特色发展战略。旨在培养扎根农村广大社区的“赤脚医生”,从根本上解决农民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四是紧跟国际教育改革开放潮流,提出了“走出去”发展战略。积极与美国、澳大利亚等知名大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联合培养涉外护士,前景广阔。2006年8月,学校经-国家教育部、省教育厅批准,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。
固本强基促发展。 首先,加强学科专业建设。学校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、精品课程、示范实验室的建设;注重培育办学特色,重点抓好临床医学的全科医学、儿科学专业方向和社区、涉外护理专业方向建设。其次,健全与完善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。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办、院级教学督导组,系室设立督导员,学生班级设立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员,通过健全组织及时公布教育质量监控与督导情况。第三,坚持以评促建,大力开展教学评估。
教书育人 造福桑梓
学校的发展坚持贯彻党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,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和教育方针,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指导思想,以党建为核心,坚持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,充分发挥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渠道,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。通过开展各项文明活动并利用院报、广播、电视、宣传栏、校园网等媒体开展经-常性的宣教活动,树立先进典型,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,形成了具有长沙医学院特色的教育体系。
建校以来,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办学宗旨,先后为基层输送了2万余名高素质的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实用型医学高级人才。据学校跟踪调查统计:历届毕业生中,先后已有159位同学担任县级医院正副院长,1570位同学担任乡镇医院、城镇社区医院院长。他们用智慧、热情和汗水服务社会,回报社会。学校由此赢得了社会的良好信誉,2006年,我校荣选为“全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二十强”、获“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”称号。2008年,在中国网大颁布的2008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中,我校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居第1位。
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,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.67%,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.26%,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.4%,学院多次被评为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。